你所在的位置:首 页 >> 精品推荐 >> 详细新闻页面


有“毒”鸡汤,该怎么解

作者:zhirong1230 创建时间:2016-05-20 阅读次数:770


有“毒”鸡汤,该怎么解


在这世上混的,谁没喝过几碗“鸡汤”,甚至被鸡汤灌得晕乎过呢?每天早上起床第一时间就要打开微信朋友圈,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微信好友转发各式各样的鸡汤文和养生帖等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这些被转发心灵鸡汤的背后,暗藏着虚假广告的“转发”产业链。

近日,知名网友“重案组37号探员”调查发现,鸡汤文大多由专门的微信公号或者APP等转发平台进行分发,注册人员再通过转发此类附带广告的文章来获取分成,转发一次1到5分钱;一篇10万+文章,转发平台可获得3万元的灰色收入。鸡汤文除了制造垃圾信息,内置的广告还会给网友带来误导,那岂不就是一场骗局。

——新闻追踪——

传统鸡汤变了味

网络上的“鸡汤”一词,源自于美国人杰克·坎菲尔德和马克·维克多·汉森创作的励志作品集《心灵鸡汤》,喻指“充满知识与感情的话语”。然而,过去散发过无数正能量的“鸡汤”转身去了微信朋友圈之后,却有不少已失去了其“原汁原味”,甚至带上了一些“毒汁”。由于这类帖子的点击和转发率很高,因而就成了广告的极佳载体,不仅帖子附带上广告或广告链接,有时还直接将广告植入到帖子当中。

笔者对自己朋友圈的几位联系人进行调查发现,大家对鸡汤文颇为喜欢,但是又都不喜欢自己创作,所以就会转发一些类似于自己心情的文章,殊不知他们却成为了虚假广告的传播者。

据统计分析,很多吸引眼球的标题文章比如:《生活的坑往往是自己挖的》,或是以专家学者口吻告诫你:《姑娘啊!可长点心眼》等等,但无论是“哲理型”还是“科普型”,它们大多拥有同样的特点,即随意复制未经核实的内容,往往还掺杂着各种猎奇、色情等内容,让网友反感的同时也造成网络空间的严重污染。网络安全专家指出,由于朋友圈鸡汤文逐渐取代电视购物,成为劣质保健品、假冒伪劣药物、减肥丰胸类产品的营销渠道。由于缺乏监管,虚假夸大广告效果,其产品质量甚至会更差。

相对于报刊、电视及网站,以自媒体为主的社交网络渠道,缺乏专业广告审核机制,因此也就成为许多违规广告的“必争之地”。这些广告大多数集中在美容、减肥、保健等领域,内容鱼龙混杂,同时又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利益。而“鸡汤文”的传播链背后也包含了一种以“众包分发”为特点的“病毒式”利益链条。

——产业分析——

鸡汤也能赚上万元

“转发分享文章就能赚钱,1分钟赚1元,躺着月入万元。”这样的广告语在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有可能出现。笔者通过微信及相关平台,搜索“转发文章”,能够搜到很多此类转发任务平台公众号。在一个转发类公众号中,需要用户用手机号注册登录后,自动得到3元钱的奖励,界面上有“开始赚钱”“我要收徒”等功能,点击“开始赚钱”,会跳转到第三方页面。

该平台客服人员介绍,用户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后,只要有人阅读,系统会自动统计阅读量,每次有效阅读,用户可以获得0.03元至0.05元,如果有人再次转发的话,阅读提成也同样分给注册用户。当分享文章获得收入时,每次收入提现成功时,会有提现金额的20%作为初始客户的下线提成。

此外,那些链接在鸡汤文中的广告,也会视文章内容而定,比如健身类文章,头尾部的广告就会是丰胸、减肥等等。在一篇转发10万+的新闻视频文章内,植入了大量的色情广告,点击进入后,发现是一款保健内裤的广告。同时,这些鸡汤文的尾部都带有产品推广链接,只要点击进去,就会看到相应产品的功能介绍和购买链接。但是,经过对比才会发现,在淘宝上几十元包邮的减肥茶、减肥胶囊、保健内裤等,同品牌、同规格产品在朋友圈里可以卖数百上千元,价格相差十倍以上。

深圳大学国世平对笔者说:“这是大数据的概念,大数据的转发是为了一种谋利的效果。”而对于产品质量,一位熟悉情况的业内人士表示,“不会检验你产品的真假,因为鸡汤文广告本身就有打擦边球嫌疑。只要产品不害人害命,别的都没事。”

——专家观点——

互联网平台监管有难度

“有的人真的不知道自己转载的文章是在为他人做嫁衣,因为很多人都很相信媒体和报纸的真实性,所以他们同样认为微信里面的内容也是同样具有真实性,而事实上,微信还是有许多虚假的内容。”国世平说。

虚假广告、欺诈信息借助鸡汤文的外壳,开始登陆朋友圈,瞄准了辨别力不强、又较容易被鸡汤文打动的人群。某种意义上说,这是网络骗术上的“升级”。从假冒老中医名义占据电线杆,到形形色色的“电视购物”,再到互联网“贴吧”,直到如今的移动互联网、微信朋友圈,人群聚集的新平台,虚假广告信息也想要陆续穿着羊皮挤进来。

尤其这种“升级版”的鸡汤文值得注意,朋友圈是靠人际传播、熟人传播,虚假广告和诈骗信息一旦成为埋藏其中的特洛伊木马,熟人转发又增加了可信度、消弭了戒备心,上当的几率就会提升,轻则骗财,重则伤人。

面对现在“升级版”的鸡汤文,国世平对笔者说:“现在属于信息爆炸的时代,但是由于网络信息太复杂、信息量较大,而且微信朋友圈并不局限任何人,谁都可以发布消息,导致现在微信诈骗的人太多了,想监控都很困难。”

其实,微信设有投诉功能,能举报有恶意营销、欺诈等情况的文章,可是,在骗术面前,仅仅依靠微信平台现有的技术:顶多是个删帖,但是骗子换个马甲又上来了。能不能让鸡汤文中的虚假广告消失,做到“彻底根治”?

鸡汤如何“解毒”

去年9月1日,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《广告法》正式实施。《广告法》对广告发布、经营主体等事项作出了明确规定,对于虚假广告,不论是消费者举报的,还是监管部门发现的,都应及时依法作出处罚。国家工商总局广告监督管理司司长张国华明确指出,在微信上以盈利为目的违法广告发布者,将根据新《广告法》查处。同时,张国华也曾坦言,对于朋友圈和个人公众号上发布的广告,还无法通过工商系统抓取等功能主动监管,但可根据举报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查。

除了相关部门的监管,微信平台也负有重要的责任,早在去年微信平台就曾出手整治“鸡汤文”乱象,对于朋友圈里诱导分享的行为进行处罚,形式包括删文、限制账号功能或封禁账号等。然而,整顿措施虽然起到一定作用,但并未摧毁“鸡汤文”背后的利益链条。

中国政法大学朱巍对此表示,“如果根据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去判定,如果转发者明知自己转发的黄色等虚假的文章内容,那么就要对自己的做法承担责任。”

其实,对于鸡汤文的阅读者理当擦亮慧眼,不要轻易上当受骗。包括不要轻信你的亲友圈所推荐的广告和产品。若盲目轻信,“后果自负”。但更当擦亮眼睛的还是职能部门,因为微信江湖、微信圈毕竟不是法外桃源,依然受到国法的规范,受着执法机构的管控。

■延伸阅读

“心灵鸡汤”需要理性过滤

不管多好的东西,太多就过了,比如“心灵鸡汤”。传播正能量、寻找人生意义,心灵鸡汤一度是图书推销的宣传语,但如今却因过多过滥而名誉扫地。最大剂量的“鸡汤”,在微信朋友圈,每一篇都号称“大补”,甚而自诩“济世良药”“疗救人心”。但令人担忧的是,如果年轻人不加甄别妄自进补,则“彼之鸡汤”,很可能变成“吾之砒霜”。

各类“鸡汤”之所以有市场,其核心要义,是一定程度上会弱化命运的作用。那些精心炮制的“鸡汤”,往往只是揭示事实的某些方面,从一个有机的整体中抽离出自己需要的部分,因此它一般是偏颇的、情绪化的,始终无法代替面对现实的理性思考。而正是因为它剔除了冰冷的现实而呈现出温热的情怀,才好博得众生喝彩。

不是吗?“鸡汤”里最猛的料,是名人故事。其实,能从“鸡汤”里捞出来的经验你大部分早就知晓,只是当你看到梦想在名人身上开花了,那些话从偶像口中讲出来了,才会“秒懂”。其实不过是偶像故事的光辉,激发了你一个“我也行”的念头,至于这样的念头能否抵得住现实的拷问,则另当别论了。

其实,从媒介角度看,“鸡汤店”的连锁开张都有一个重要指向,即关注度和收视率,换句话说,它遵从着市场逻辑。大凡成功的“鸡汤”兜售者,都会让它成为普通人梦想的投射,因此牢牢地吸引我们去消费这一文化商品。



    关键词(keywords):有“毒”鸡汤,该怎么解

分享到: 更多


前一篇: 欧盟向谷歌开天价罚单 最高或达30亿欧            后一篇:中国手机厂商一季度出货量:华为第一 小米第五

phpchina   php爱好者   php100    中国网管联盟   LAMP兄弟连   河北联合大学   胜芳趣团网   rss 联系我们 问题反馈
版权所有@:ABCMS新闻发布系统!
建议使用ie6、ie8和 ff 浏览器进行浏览 | 建议分辨率:1024x768
地址:唐山市路北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龙华道128号 | 邮编:63000| 邮箱:zhirong1230@yeah.net